Mamee Monster 一直是我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的童年零食之一。
在學校累了一天之後,我在回家的公交車上咀嚼著香脆的麵條,我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遺憾的是,開創這品牌的傳奇人物拿督馮振軒在本月5日去世了,年齡是 96 歲。
在這篇文章裡,小展將會分享大馬的著名品牌 Mamee Monster 的成功故事。
Mamee 的故事始於 1971 年,馮振軒和他的合夥人在馬六甲創立了 Pacific Food Products,這是一家生產方便麵的小型製造廠。
生產於 1972 年開始,當時他們開創了今天 Mamee 的前身,名為 Lucky Instant Noodles 和 Vermicelli。
當馮振軒從日本回來後,他接手了 Mamee 對農村和雜貨店的行銷,而他的父親則專注於工廠的運營。
可惜的是,該品牌在市場上並沒有很出名,尤其是在來自 Cintan 和 Maggi 的激烈競爭下。
看到他們的銷售沒有起飛,公司遇到了財務困難,導致他們的銀行和投資者停止為他們提供融資。
馮父子當時也曾被搭檔出賣。
當然,這絕不意味著他們將終結他們的心血。
馮振軒曾說過 “我父親從未放棄,他繼續走。最終,一家馬來西亞銀行願意資助他。但他們資助他不是因為這個項目,而是因為他的決心”。
當時,他注意到農村地區的橡膠敲擊者直接從包裝中吃生麵條,因為他們沒有燃氣灶或隨時可用的熱源。
在意識到其中的需求後,他們決定將方便麵品牌改造成易於食用的零食,而不是全餐。
因此,Mamee 及其友好的藍色毛茸茸的怪物吉祥物誕生於 1974 年。
他們從“Mommy”一詞中為這種小吃取了“Mamee”這個名字,作為一個人與母親之間最強烈情感聯繫的意義的代表。
儘管是橡膠攻絲機啟發他們改變產品的檔位,但他們決定將市場重點放在兒童身上,因此得名。
他們決定以方便麵的新概念突破零食市場。
這對父子二人在天氣還很熱的時候繼續打鐵,他們推出了更多的小吃,比如 1980 年的Double-Decker和 1992 年的 Mister Potato。
隨著他們的品牌在零食市場上獲得動力,他們決定通過推出 Nutrigen 的發酵乳和酸奶來進軍乳製品市場,這與他們在食品行業的常規產品完全相反。
雖然他們的第一款方便麵產品在市場上沒有遇到任何運氣,但 Mamee 在 2012 年憑藉自己的 Mamee Chef 方便麵捲土重來。
如今,Mamee 已成長為一個享譽國際的餐飲帝國,擁有 50 多種產品和 10 個品牌,出口到 100 多個國家。
據 The Edge 報導,他們在 2010 年實現了 4.28 億令吉的收入,澳大利亞和新加坡是他們最大的出口市場。
當世界從 2007 年到 2008 年陷入全球衰退時,Mamee 在那段時間裡保持著韌性。
據 The Star 報導,他們的公司在 08 財年的收入為 3.9696 億令吉,利潤為 2360 萬令吉,與 07 財年相比有所增長,在 3.5974 億令吉的收入基礎上,他們的利潤為 1400 萬令吉。
他們最著名的國際認可之一是他們在 2011 年至 2014 年期間與馬鈴薯先生和曼聯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這種夥伴關係是雙方共同利益的共同利益,目的是讓彼此的億萬富翁抱負不斷增長。
鑑於對亞洲的興趣,曼聯希望通過在新加坡的首次公開募股籌集 10 億美元,而 Mamee 當時希望在 5 年內達到 10 億令吉的年收入。
幸運的是,在與曼聯贊助協議簽署僅一年後,自讚助推出以來,僅馬鈴薯先生的銷售額就實現了 20% 至 25% 的增長。
從這種夥伴關係中,很明顯 Mamee 優先考慮夥伴關係和網絡來發展其帝國。
Mamee 的一位董事 Vuitton Pang 分享說,他們學到的一個重要教訓是擁有良好的分銷網絡的必要性。
雖然一家公司可能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產品,但沒有能力滲透到市場的最遠角落,它就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力。
每當他們擴展到一個新的國家時,他們都會尋找好的合作夥伴和經銷商來合作。
“他們是關鍵。沒有分銷,所有花在品牌推廣上的錢都白費了,”威登分享道。
談到提高銷售額,集團執行董事 Pierre Pang 與 The Star 分享說,他們最重要的戰略之一是與其他企業合作。
2015 年,他們正尋求與法國興業銀行、優衣庫和日本的 DyDo Drinco Inc. 合作,通過涉足其他餐飲行業和服裝來擴大品牌知名度。
同年,他們也終於迎來了業務的第 4 個十年,留下了長達 40 年的食品製造傳統。
因此,他們在馬六甲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村開設了第一家名為 Mamee Jonker House 的概念店來慶祝他們的傳統,這是 Mamee 的故鄉。
他們的概念店由咖啡館、商品店、麵條塗鴉站和展示小吃製作過程的迷你廚房組成。
馬六甲的 Mamee Jonker House 非常受歡迎,他們最終在 Mont Kiara 的 163 Retail Park 的頂部張貼了另一個 Mamee Jonker House,供我們在吉隆坡享用。
到了2020年,Mamee 與 Tealive 合作推出了一款名為 Spicy Mi Boba 的新產品。
這絕對是一個尷尬的組合,但在馬來西亞擁有這些並不少見,因為我們之前也有類似的奇怪組合,比如 Maggi Kari Milo、Nasi Lemak 冰淇淋、Ghost Pepper Cola 等。
作為公司的年輕面孔,Pierre Pang 知道當前的消費者習慣往往是由心理驅動的,而不是產品的實際質量。
因此,他決定跳出框框思考,以推動消費者需求。
也就是 Monster Lab 團隊與韓國合作夥伴合作推出 Mamee Daebak Ghost Pepper 麵條的方式。
除了#GhostPepperChallenge 標籤之外,它的數量有限,幾乎沒有任何促銷活動,該標籤今年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
被宣傳為馬來西亞最辣的方便麵,消費者購買它是為了體驗,而不是為了味道。買家甚至在二級市場上為麵條支付原價的兩倍。
他們明白以前那只以藍色怪物為特色的舊電視廣告已經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產生同樣的影響。
今天的消費者需要參與品牌體驗,包括虛擬和現實。 隨著 Mamee 麵條 50 週年的臨近,他們計劃了很多不同的事情。
電影正在製作中,還有一個供孩子們玩耍的健身房,他們可以在那裡享受完整的 Mamee Monster 體驗。
雖然電影和遊戲館仍處於規劃階段,但概念店和咖啡廳 Mamee Jonker House 已經為 Mamee 愛好者提供了與品牌的直接互動。
坐落於旅遊熱點馬六甲市中心的馬美中心,自開業四年以來,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菜單由 Mamee 產品和印有藍色怪物面孔的可愛商品組成,咖啡館還組織活動讓遊客製作自己的 Mamee Monster 小吃和杯麵。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已經聯繫他們進行合作儘管他們在中國沒有做太多的宣傳。
在他們的搜索數據顯示很多人一直在在線平台上搜索Mamee的產品。
除了麵條零食,Mamee Monster 還將作為角色在中國以及韓國和香港的餅乾和薯片等各種產品上銷售。
Mamee Monster 也將很快轉變為擁有自己社交媒體帳戶。
Mamee 是一個本土的“偶像”,幾十年來一直與馬來西亞家庭在一起。
雖然回顧過去很好,但對於每個人最喜歡的藍色怪物來說,未來看起來更加光明。
它是許多馬來西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快樂,我們要感謝拿督馮振軒為我們創造了這麼美好的兒時回憶。
好了,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馬來西亞的企業故事像是Madam Kwan 或者Kawan Food可以隨時瀏覽我們的網站,或者到我們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影片。
推薦文章